哪个是云算力 算力网络的“网络”、“存储”、“计算”都在这里
哪个是云算力 算力网络的“网络”、“存储”、“计算”都在这里
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网络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彦:
综合计算与网络服务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东数西算”项目的目标与以往简单的异地备份数据大相径庭。“东数西算”就是让东边的数据流到西边进行计算和分析,而不仅仅是存储和备份。因此,需要平衡算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打通算力资源,让西方利用算力资源的成本和规模优势,充分激活和释放算力。这需要网络、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平台。、应用、运营模式等多要素协同。
集成计算和网络服务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是“东数西算”的业务场景仍不明朗。哪些业务应用适合“东数西算”,仍需各方共同探索。算力的商业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西方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亟待提高。二是算力网络技术和服务标准还不完善。计算行业和网络行业是两个差别很大的行业。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产业进步,都需要两者的积极合作。感知和路由等技术问题,以及计算和网络联合调度和编排仍然需要行业协作。第三,算力资源的多方开放共享仍需探索,如何保证算力服务共享的安全性,如何通过算力交易保证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提供差异化的网络保障对于不同的算力供应商,有很多技术和业务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
实现算力网络目标的十六字方针
中国移动提出“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综合服务”的16字算力网络目标。其中,泛在算力的实现要经过三个融合的过程。一是物理融合,实现东西方算力的物理融合;二是逻辑融合哪个是云算力,融合边缘和中心,实现云、边、端的逻辑融合;三是异构集成,通过通用计算能力实现异构集成。三合一最终能实现的算力,无所不在。这是第一个发展目标。计算与网络共生是通过将计算网络与计算网络融合为计算网络一体化,逐步推动计算与网络融合共生的实现。计算网络编排希望通过打造智能计算网络大脑,实现云、数据、智能、系统的统一编排,实现全网优化。综合服务是通过多种要素的融合,通过社会算力的融合,通过数据和智能服务的综合供给,提供综合服务。
研究院院长马菊:
如何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新型算力网络
第一个应用场景是个人数据中心,这是最初提出的概念。个人数据身份和个人大数据资产的确认、流通和二次开发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其次,可以应用于混合云模式下的国资云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分布式数据中心、高速数据中心、直连网络、标准化云原生平台、专业化统一运维平台引入国有资产云整体架构,形成国有资产云整合多种资源的资产云联盟。计算平台。
最后,它可以应用于自主可控的数据安全。在工业环境中,超互联的新型算力网络可以帮助设计、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自主可控、自我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升级迭代。此外,新的车联网之类的东西也可以是应用场景。
算力网络关键环节——存储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员、阿里云基础产品高级产品总监陈启坤:
存储行业在机遇和挑战中取得长足进步
存储产业链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在存储软件方面,许多成果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例如,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型分布式存储系统“盘古”,将通用的存储服务器硬件构建成大规模、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单集群规模超过10万台,入选世界领先的互联网科技成果。ESSD是全球首款进入百万级IOPS(每秒读写)时代的块存储产品,单次访问时延低至30微秒。在存储硬件方面,涉及到很多底层产业链,比如全闪存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工艺、
只要数据存在,存储行业就有广阔的前景。例如,人工智能的未来依赖于海量数据的支持,这将为存储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目前,存储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只有更包容、更高效的网络传输,数据才能以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流动。
数木科技资深数据安全专家裴超:
“存”与“算”始终是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关系
存储技术不会简单地走向“存储与计算一体化”或“存储与计算分离”的局面。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存在”和“计数”是应用场景的核心。对于数据中心等基于存储的情况,存储和计算的分离仍然是合适的,并没有过时,但对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基于计算的情况,存储和计算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大大降低数据的处理。操作损失。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存储计算分离”还是“存储计算一体化”,都需要面对不同的场景。统治,
算力网络的关键环节——计算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
构建更完整的异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异质性成为新的全球竞争点。现在主流芯片供应商都想让异构布局更加完善。如果要在异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是积累不同的架构;另一种是在不同的进程节点上有不同的资源可以使用;三是提前布局规划封装级技术。异构需要布局架构、生产工艺和封装技术,都是为了未来建立更完整的异构生态。这个生态将包括不同架构的IP模块或芯片模块。在不同的制造过程中,这些模块可以以最佳的成本效益生产,并且必须以最标准的方式串联;第四,
随远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
异构计算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产业的关键支撑和基础
异构计算在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产业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撑和基础作用。此外,芯片产业本身具有高门槛、高技术、长远的特点哪个是云算力,是关键技术和国家技术竞争。电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竞争的方向是在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的指导下,完善以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的产业链,发挥相应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无论是来自横向异构计算芯片类型还是纵向垂直赛道厂商,百花齐放,各厂商底层硬件架构和编程模型等核心技术各有千秋。,要从规范和标准层面引导市场方向。
天枢智信副总裁郭伟:
国产基于自主芯片的通用计算产业生态亟待完善
《东数西算》中的“数”是指数据,“算”是指计算能力,即处理数据的能力。数据中心可以分为三个要素:计算、存储和网络。因此,这三大核心功能所需的芯片在“东数西算”战略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包括通用GPU在内的通用计算产品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
我国通用计算还有两点需要改进:一是产业链和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通用GPU市场被英伟达和AMD垄断,芯片设计工具依赖国外公司,晶圆代工厂无法自给,封装基板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通用计算芯片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被他人控制的风险。
二是产业生态没有有效构建。国产通用计算芯片起步较晚,多为近年成立的创新型公司。它们规模小,力量有限。软件栈、算法和工具链的开发难度大哪个是云算力,周期长。已经问世的计算芯片产品大多处于适配验证和批量出货阶段,需要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基于自主芯片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算力网络的关键机遇——“东西方”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司规划处处长王建东:
加强国家综合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需实现五个“数字”
“数据网络”是指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重点解决当前区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资源供需不均、区域间资源配置严重碎片化的问题,提升基础设施集约化协同建设水平比如东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有效推进“东西方计数”。
“数据新”哪个是云算力,即推动计算资源服务,重点解决华为与阿里巴巴等公有云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标准和接口不同的问题。云服务接口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更便捷、成本更低、更高效的配置云服务。
“数字链”,即加快培育数据元市场,着力解决政务、政企、企业数据可信流通元体系缺失问题,构建数据质量评估、可信流通、联合建模等数据流调度机制哪个是云算力,实现资源化、资本化、资本化层面的数据元流通分发机制,支撑构建统一的数据元大市场。
“数字大脑”,即深化大数据协同应用创新,着力解决政府和企业对经济社会运行感知能力不足、宏观决策和风险研判水平不高的问题,培育数据驱动、协同集成、共创共享大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构建数据决策大脑。
“数据护盾”是加强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着力解决当前数据安全领域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通过建立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一体化体系和区块链,有效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综合监管体系整体安全水平。
华云数据董事长兼总裁徐广斌:
“东数西数”的本质目标是实现计算资源的双重转移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哪个是云算力,预计全社会对算力的需求将继续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东数西算”的本质目标是实现计算资源的双重转移。简单来说,“东方数据与西方计算”就是让西方的计算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方的数据计算,更好地赋能数字化发展。因此,“东西方计算”就是要合理优化中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并以分层、有序、错位的方式部署计算能力。西部大开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长三角经济体量大,高端企业多。金融证券、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对网络有更高的要求。长三角枢纽节点的布局更符合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
基础设施中心技术总监傅东明:
全面推行“东数西算”需注意四点
一是加强网络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打通东西方数据直连通道哪个是云算力,打造一批“东西方”示范线。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提升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网络节点水平,提升网络传输质量。
二是加强能源分配联动。加强数据中心与电网一体化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数据中心供电。支持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数据中心集群。对在“东数西算”实施中成效显着的数据中心项目,将优先支持能耗指标。
三是支持科技创新与融合。鼓励数据中心节能减碳、可再生能源供电、异构算力融合、云网融合、多云调度、数据安全流动等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支持和大规模应用。
四是推动产业拓展生态。支持完善数据中心产业生态系统,加强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数据元流通、数据创新应用、新消费产业的聚合落地。支持西部算力枢纽围绕数据中心发展数据处理、数据清洗、现场数据内容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作者丨中国电子报编辑部
编辑丨连晓东
美国编辑 | 玛丽